謝國民、蔡冠深、霍震寰、張茵……這些海內外商界叱�風雲的人物,存倉平日里無論誰出現在公�場合都會引起業界強烈關注。昨日,他們齊聚廣州,而且是20多位重量級嘉賓一道,出席一場名為“世界華商500強廣東(廣州)圓桌會”的盛會。昨日上午,“世界華商500強廣東(廣州)圓桌會”在廣州召開。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會上分別介紹了廣東、廣州改革發展情況及思路,部分省直單位及地市有關負責人和華商們進行交流。在濃濃的鄉情鄉誼之中,華商們講創新、議改革、談投資、說故事,為廣東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而鼓舞,投資廣東的信心進一步增強。中南控股(美國)董事長、玖龍紙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表示,廣東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了很多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好戰略,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使廣大企業得以順暢地發展。張茵頗為動情地說:“廣東是我的第二故鄉,更是我的創業地、耕耘地。”白手起家的她,正是在廣東實現了“廢紙大王”夢,並曾位列“中國首富”。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也對廣東當前的發展環境給予充分肯定。他說,前些年,香港在很多方面引領著廣東、支持著廣東。現在,廣東也協助香港經濟成功轉型、壯大,並成就了今天的香港。隨著粵港澳更緊密合作的不斷深化,廣東對資本和產業的吸引力正在持續提升。廣東的發展環境也激起了華商在廣東的強烈投資意願。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表示,該集團將參與開發建設南沙東部的一部分,聚焦海洋經濟和物流發展所帶來的新商機,現正參與規劃發展一個占地680畝的郵輪碼頭和相關的消費商務設施項目,發揮南沙地緣優勢,以及CEPA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並希望借此引進海外的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此外,該集團還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開辦研究院碩士學位課程,促進粵港兩地的人才交流和培訓,希望能為南沙和廣州的建設發展,充實人才儲備和引進新思路。會上,香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建議,能否尋找一塊面積較大的“寶地”,讓華商們在廣州設立一個創新孵化基地,把廣大僑商的智慧、資源留在廣州、留在廣東。廣州市有關負責人當場回應稱,這個建議跟當前廣州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科技產業、新型產業和新型製造業完全吻合。廣州目前的孵化基地面積是400萬平方米,力爭能夠倍增,達800萬平方米。如果能跟僑商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創新孵化基地,將有非常美好的前景。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將在發展南沙新區的歷程中,全力配合和支持政府,構建一個穩健、具備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發展平台。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首次“華商圓桌會議”發起人謝國民:“上海有自由貿易區,我們廣東能不能來個‘第二次特區試驗’,爭取在財稅方面有新突破?”中南控股(美國)董事長、玖龍紙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廣東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了很多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好戰略,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使廣大企業得以順暢地發展。香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讓華商們在廣州設立一個創新孵化基地,把廣大僑商的智慧、資源留在廣州、留在廣東。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南沙800平方公里的面積,相較于前海和橫琴,更加有施展上的空間。”■盛會現場華商代表以世界眼光建言廣東發展,呼籲財稅政策求新突破 前海橫琴南沙“更特”“我想提個建議,上海有自由貿易區,我們廣東能不能來個‘第二次特區試驗’,爭取在財稅方面有新突破?”在昨日的會議上,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同時也是首次“華商圓桌會議”發起人的謝國民先生拋出了一個“重量級”議題,引得其他華商展開熱議。謝國民說,泰國政府已經把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0%降到20%,還準備再降到17%。如果稅率降到17%,相當于和香港一樣的稅收水平,會吸引很多大公司搬到泰國,對於廣東來說無疑會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他建議,如果廣東能把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利潤稅的稅率都降到17%,那麼廣東省絕對能成為最佳投資地,而廣州的投資吸引力也將超過新加坡、香港。討論中,華商們不約而同地將改革試點的載體落到了前海、橫琴、南沙三大重大平台。建議建“金融強省”要借力香港“我建議,廣州的進一步改革開放試驗,從南沙做起!”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說,廣東對自身產業升級的要求是“金融強省”,明確要求到2015年,全省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20萬億元。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前海、橫琴、南沙“金三角”的配合,更離不開香港這個與倫敦、紐約鼎足而立、占人民幣海外結算總額約90%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支撐。香港麗新集團主席林建岳也認為,廣東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前海、橫琴、南沙三大平台,這是“特區中的特區”,也是粵港澳三地更緊密合作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國家重視和大力發展文化旅遊,他建議,橫琴和澳門的位置就像美國的好萊塢和拉斯維加斯,可以在橫琴建設大型主題公園,發展多元化的娛樂產業,吸引更多到澳門遊玩的旅客前往。2016年港珠澳大橋完工之後,還能吸引香港遊客,形成橫琴與港澳的互補,令三地旅遊資源倍增,讓海外旅客在粵港澳延長居留時間,外商也更有興趣投資橫琴。霍震寰說:“我深信未來南沙新區將是全球投資者在廣東省的主要落腳點,我們將在發展南沙新區的歷程中,全力配合和支持政府,構建一個穩健、具備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發展平台。”希望廣東對外開放“再邁大步”在寄予厚望的同時,華商們也強調,這一切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管理制度的創新。他們熱切希望廣東以及廣州對外開放的步伐能夠邁得更大一些,思想更加解放一些。蔡冠深指出,從1990年6月南沙被確定為重點對外開放區域和經濟開發區,到2012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南沙成為國家級新區,“二十三載光陰,實在是有些過於漫長。”“我所服務的香港中華總商會,從十年前就已決定全力支持南沙新區的發展,可一直到今天,中總南沙辦公大樓在當地依然是孤零零地屹立于平地之中,周邊的發展和配套依然未成規模。”蔡冠深說,南迷你倉是廣州以至廣東罕有的一塊未開發的風水寶地,可以充分運用國家級新區的先行先試的政策,毗鄰香港的地理優勢,便捷的水陸交通,也十分有利於人才、資金、設備以及制度的引進。而800平方公里的面積,相較于前海和橫琴,也更加有施展上的空間。蔡冠深表示,前不久國務院通過了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內地“再造一個香港”的衝鋒號,不但香港必須更加奮發、迎接挑戰,與香港一榮俱榮的廣東,尤其是廣東省內的大都會廣州和深圳,也都面臨著如何應對的新課題。霍震寰認為,香港和澳門應該抓住歷史機遇,與南沙、前海、橫琴三大平台通力合作,建設以廣州市為中心的自貿區,吸引產業、貿易資源集中。“建設自貿區可能會令現有的產業、教育、體制受到衝擊。在這種情況下,應注意防止‘大門開、小門閉’,防止潛規則影響到自貿區發展。自貿區發展要通盤考慮,要考慮到新舊體制間的磨合,不能急於求成。”霍震寰提醒廣州。■華商建言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聚焦營商環境:“開門迎客後,更要泡好茶”“廣東要打開門、迎客人、泡好茶。”在昨日的華商圓桌會上,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用形象的比喻建議廣東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廣大企業營造更好的國際化、法制化營商環境。近年來,廣東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之一就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提升競爭力,廣東拿出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路線圖。這一改革得到了與會華商的高度關注,他們在給予讚賞的同時,也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商機無處不有,廣東、珠三角商機尤其多。”古潤金對廣東投資環境予以高度肯定。他說,相當一部分華商來自廣東省,對家鄉有感情,華商到廣東投資時有更強的自豪感、親切感,華商有責任幫助家鄉發展起來。但他話鋒一轉,說:“打開門把客人迎進門後,就要泡好茶招待客人。”古潤金在比較國內外營商環境的差異後指出,中國政府重事前的審批,輕事後的監管和服務。在美國辦事雖然感覺比較慢,卻是依法辦事,讓人感覺非常規範。相比之下,中國的自由裁量空間較大,企業經營常常因此受到困擾。古潤金舉例說,現在珠三角地區正在加快轉型升級,但如果沒有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企業辛辛苦苦研發出來的專利就可能被侵權,這就需要政府完善法律法規,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泡好茶,就是要用好的營商環境吸引投資者,需要更優越的投資政策、土地政策等。”古潤金說,這方面江蘇做得非常好。他建議廣東在制定政策時取長補短,把美國的冒險精神、德國的嚴謹精神、馬來西亞的靈活精神相結合,只要能推出有吸引力的政策,就一定能在珠三角譜寫新篇章。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回應表示,優化“軟環境”、改善營商環境,是廣東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建設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五年行動計劃》,提出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相應體制機制,就是為了廣泛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做法,吸引全球先進生產要素向廣東集聚,保護投資者利益,增強廣東的投資吸引力。目前有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香港新鴻基地產董事郭基輝建言廣州商都升級:發展立體交通網絡引入國際化運營商廣州近年來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舊城區改造正有條不紊進行,新城建設也全面鋪開,商圈持續繁榮。對此,華商代表們建議,可通過進一步發展交通網絡和引入國際化商業中心運營商,把廣州打造成千年商都“升級版”。香港新鴻基地產董事郭基輝建議,首先使交通網絡立體化,在機場、高鐵站、水路客運港之間建設快速軌道線,成為便捷的人流轉運中心。他舉例,上海虹橋交通樞紐的打造,就成功地吸引了整個長三角的人流。此外,廣州可以通過延伸高速公路網絡,將位於郊區的度假勝地連接起來,增強輻射周邊能力。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隨後的交流中回應,廣州地鐵經過十幾年發展,地鐵總里程已達236公里,加上在建的7條共12條地鐵線,到2016年底地鐵的建設目標是總長度達520公里,居世界前列。同時,新建的200多公里軌道交通與佛山、東莞包括周邊鄰近地區都有地鐵通道連接,形成立體交通網絡。在商業零售中心建設方面,郭基輝建議,引入有實力的國際商業零售中心運營商,可考慮將香港、東京這些世界級城市的商業零售中心運營商引入廣州,進行經驗移植。以天河路商圈為例,正在開發的宏城廣場已計劃與APM線和地面人流連接;如能完善與BRT線路和另幾條地鐵的地上地下連通,則能實現無縫交通連接,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最舒適方便的購物環境。■金點子香港麗新集團主席林建岳:粵港澳大橋通車後 聯合辦海景單車賽香港麗新集團主席林建岳說,目前健康生活成為時尚,越來越多人喜歡單車運動,香港以及歐美地區舉辦的單車賽都吸引了很多人參加。“在亞洲地區,缺乏重量級的國際單車賽,為此我建議在2016年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可以舉辦國際單車賽,從香港出發,經過港珠澳大橋,終點在珠海。賽事全球直播,三地的美麗景點,藍天白雲,一流海景,一定能吸引全世界的關注,並成為國際一流的單車賽。”林建岳說,港珠澳大橋單車賽可能是世界唯一的海景單車賽,這一建議得到香港澳門和社會各界支持,旅遊發展局希望拜訪廣東有關部門,爭取三地合辦,這將會是粵港澳三地居民的體育盛會,更是推動三地文化感情的一件大事。■小故事香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小企業“專精尖”也能攬國際大單昨日,香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在會上分享了一個小故事,給大家帶來了啟發。1998年,美國一家名為馬林的鋼絲小公司生產用來展示麵包等食品的鋼絲籃筐,日產360件。沒過幾年,一家中國企業搶走了馬林公司的業務。十幾年過去,馬林公司員工只有28人,但由於鋼絲產品耐腐蝕、耐高溫、耐高壓,精密程度達到了基本標準的4倍,贏得了豐田和波音公司等國際大客戶,單價達數百美元,公司未來5年的目標銷售額是5000萬美元。許榮茂指出,小企業不用盲目擴張,核心要專注于技術創新的產品質量,發展出“專、精、尖”的特色,做一些大企業做不了的事情。南方日報記者 吳哲 雷輝 見習記者 肖文舸 統籌 謝思佳 攝影 吳偉洪圖片說明:;;;;;;;自存倉